当前位置:百科科普帮 > 经验 > 结合相关作品分析文学的形象性
手机版

结合相关作品分析文学的形象性

来源:百科科普帮 阅读:2.54W 次

结合相关作品分析文学的形象性

萨特在《论文学》中说:小说给人的不是物,而是物的符号。光凭这些符号,即指示虚空的文字,怎么能建立一个站得住脚的世界呢?召唤读者自由想象。

参考文学理论课程讲义《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》,所谓文学形象的感知的间接性,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,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,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。换言之,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,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,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,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,文学形象基本成型于所属流派,在中国,文学形象身上时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观倾向较为突出。举例而言,古代文学自有了成体系的小说后,文学形象较为明朗,《红楼梦》中有心计的薛宝钗,多愁善感的林妹妹都是文学形象饱满的例子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bkkpb.com/jybk/pyzy40.html

Copyright © 2024. 百科科普帮 All right reserved. 黑ICP备20186528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